宣化上人:为什么你持咒念佛都没有感应?

身口意三业时时要清净才会相应

节选自《楞严咒句偈疏解》

◎ 宣化上人 讲述

最初发菩提心这一念,一念觉,众生就是佛,一念迷,能成佛也还是众生。无明一生就背觉合尘,智慧一生就背尘合觉。你在最初一念觉悟,发心要出家修行,千万记住那一念。古人有句话:“学道不负初心,成佛有余。”修行若不忘最初的一念心:为什么要出家?为什么你要修道?为什么你要学佛法?最初一念是最重要的。你若能不忘这最初一念,时时刻刻都记得,就能很快成佛。

为什么你真的显现不出来,就因为万缘没有放下。若能放下万缘,没有一种攀缘心,所有有所求的心,争心、贪心,自私自利的心都没有了。万缘放下,一念不生全体现,这时本有的佛性,本地风光都现前了。

行菩萨道,圆成十地的功德,自最初发心修行。菩萨时时刻刻都是利益人,不是利益自己。帮助他人还要没有相,没有执着,没有一种贡高我慢的心,认为自己帮助人了,就有功德。菩萨没有这样的心,菩萨行所无事,无论做什么事,过去就没有了,这叫菩萨行,丝毫也不执着,丝毫没有施功报德的思想,执着我有功,希望别人报答我的德行,报答我的好处,菩萨没有这种思想。

修成百千种三昧,正定正受,就像火里炼精金一样,你若是真金一定炼得出来,若不是真金便给烧化了。

念佛、持咒、拜佛、诵经要虔诚,恳切。念佛时要有恳切心,不念佛时亦要有恳切心。不是说念佛时有诚心,不念佛时便散乱心。不论念佛、持咒、拜佛、诵经都要恭恭敬敬,没有丝毫放逸的行为,这才能得到感应。

时时刻刻要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,身口意三业时时要清净才会相应。念佛、持咒、拜佛、诵经都会有大的感应。如果敷衍了事、随随便便、马马虎虎的,你就是把喉咙念干了,头叩破了,诵经拜佛都没有感应,因为你心不诚。心诚的人就不要在佛教里讨便宜,找好处。在佛教里要吃亏,要利益他人,不是要他人来利益自己,而是护持他人,不要叫他人护持自己,这是大丈夫所为,不要有一种依赖心。

 
菩萨化成白发老翁为禅师治病 学佛感应

菩萨化成白发老翁为禅师治病

净见禅师,不知何许人,童真出家,常住崇高及龙门山。持诵法华经达一万三千遍,精修妙观,深入禅要。因长久诵持,体力渐不如前。 过二十余年后,忽闻住处北边,有诸小儿戏闹,影响清修,但又不知这些小儿从什么地方...
《狂飙》张颂文:一位虔诚佛子的逆袭人生 改变命运

《狂飙》张颂文:一位虔诚佛子的逆袭人生

最近的央视热门大戏《狂飙》可谓是红遍全国,被喻为开年第一剧的王中王。豆瓣上的评分曾高达9.1分。但比这部戏更火的是一位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演员----张颂文。 张颂文火到什么程度?据业内人士说,他的酬劳已...
念诵《心经》感应事迹 学佛感应

念诵《心经》感应事迹

心经一万遍 肉瘤自脱落 出《高僧传二集》 唐朝有个静之禅师,俗家姓赵,雍州高陵地方人。喜欢观想念佛法门。贞观初年,隐居在光化寺。大约有十几年,经常在茅棚打坐,不住僧房,四面八方来跟他修学的有200多人...
七旬老人一生几次神奇的观世音菩萨真实感应 学佛感应

七旬老人一生几次神奇的观世音菩萨真实感应

我自幼家贫,为了生活,13岁时到四川丰都县悟惑寺侍候方文老和尚。老和尚很精进:每天早晚在大殿做功课以外,其余时间都在方丈室打坐念经。我每天侍候饮食打扫方丈内外,其余时间都在老和尚身边。方丈佛堂内供着一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