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张李氏 扶姑乞讨 拒聘挥银 贞孝尽职

「孝顺公婆,比如爷娘,随他宽窄,不要怨伤」,这是明代学者吕近溪在《女小儿语》中的教诫。意思是说,孝顺、奉养公婆,要像孝顺、奉养自己的父母那样,无论公婆对自己怎样,都不要抱怨和哀伤。他还说:「只怨自家有不是,休怨公婆难服事」。无独有偶,我们在《女诫》、《女论语》等古代教女经典中,也都能发现相同的教义。古代出嫁女子对于公婆尽孝,由此可见一斑。

远在唐朝,就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女子,她对于盲眼婆婆的孝顺,天下少有。

唐张李氏 扶姑乞讨 拒聘挥银 贞孝尽职

唐朝的时候,有一位姓李的女子,品性非常贤淑,长得又很端庄美丽,嫁给了张姓人家。这户人家家境十分贫寒,而且婆婆的脾气又很暴躁,一般人都无法忍耐。然而,李氏嫁到这户人家来,却没有半句怨言,只是尽心尽力的奉侍着婆婆,照顾着丈夫。

可不幸的是,在婚后没多久,张李氏的丈夫便因病去世了,对这个家而言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在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后,就好像天塌下来了似的,整个家失去了依靠。无田无产,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,在矮破得难以避风的房子里,只剩下张李氏与眼盲的婆婆相依为命。

由于婆婆离不开人照顾,为了能生活下去,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张李氏只好扶着婆婆四处行乞。每次乞讨回来后,她都会很细心的将讨来的比较新鲜、好吃、柔软的食物留给婆婆,并且亲自餵婆婆吃下去。倘若讨来的食物婆婆无法吃,她便会多讨几家,希望能让婆婆吃得饱,自己却只吃些残羹冷饭。

有时候走了很久,讨了好几家,也讨不到什么食物。这种情况下,张李氏便会将仅有的食物全部餵给婆婆吃,自己纵然饿着肚子也不在乎。在她心中,只要婆婆能吃得饱,她就很欣慰。

乞讨过活的日子很苦,但张李氏对婆婆的照顾仍然非常周到,极尽她的心力。很多村民看到,也都讚叹她的孝心,因此,会在她来乞讨时尽量给她一些好的食物,让她能很好的孝养婆婆。

虽说张李氏对婆婆很孝顺,照顾很尽心,然而婆婆却是一个性子急躁又刚愎的人,每每有个不高兴,便会大声责骂张李氏,甚至还用拐杖打她。面对婆婆的打骂,不管有理没理,张李氏总是默默承受;而且,张李氏担心婆婆生气会气坏身体,总是好言安慰婆婆,甚至向婆婆跪下道歉,使她老人家能顺心,而她自己再苦再难也心甘情愿,不但脸上没有一点怨色,还对婆婆更加小心的奉侍。

看到这样的情形,许多人不免会为张李氏叫苦,也有不少人劝她改嫁,可她始终都不动摇,只一心要尽自己媳妇的本分,照顾好婆婆,让婆婆好好度过晚年。

张李氏才三十出头,而且长得很美丽,品德又很好。于是,当地有一位富翁很喜欢她,乘这个机会,拿了一百两银子去劝说,希望能把她娶回来。张李氏听后,正颜厉色的对富翁说:「我宁可和婆婆一起饿死,也不会再嫁人的」。以此打断了富翁的想法,使他不再抱有任何希望。

儘管如此,还是有不少的青年男子,拿着银子、首饰、衣裳前去送给她,想要以此来诱惑她。可张李氏非常气愤,把他们大骂一顿后,将这些银子、首饰、衣裳全部都扔到地上,并把这些人都赶走了。

以后的每天,张李氏依然尽心奉侍婆婆,不管多么穷苦,也不管婆婆如何打骂,仍不改颜色,细心照料,继续以乞讨来养活婆婆,不离不弃。

一天,张李氏外出乞讨回来,却发现婆婆不在家中。「娘会去哪里呢?」张李氏想着,走出家门四处寻找,可问了许多人都没有结果。眼见着天空乌云密布,就要下雨了,张李氏的心中更加焦急。情急之中,她忽然意识到,也许婆婆去了那里……

果然,在死去的丈夫坟前,婆婆独自一人坐在那里。张李氏心头一酸,跪在了婆婆面前。「娘!娘!都怪我!我真不该留下娘自己在家。娘要是走丢了,我可怎么对得起相公的在天之灵呢!」面对张李氏的懊悔哭泣,婆婆似乎无动于衷。

「娘,天要下雨了,我们还是回去吧!」说着,张李氏就要去搀扶婆婆。

「放开我!放开我!妳走开,不要管我,我不想活了!」

「娘……是我不好,我错了!相公!你快告诉我该怎么做?怎么做啊!」张李氏再也忍不住了,放声大哭起来。

这时,婆婆一隻手轻轻的搭在了她的肩上,喃喃的说:「孩子,是为娘的错!这些年苦了妳了,娘都知道。娘今天这样做,就是不想再拖累妳,希望妳能再嫁个好人家啊!可妳,可妳怎么这么傻呀!」

「娘……」

就这样,张李氏一直照顾着婆婆,直到婆婆生病过世。在婆婆去世后,她也竭尽所能安葬好了婆婆。

因为家中无有子女,婆婆也入土为安后,张李氏已是毫无牵挂,便削髮为尼,到寺院中去修行念佛。当她八十八岁的那一年,端坐念佛,面貌安详的往生了……

听故事 长善根 立大志 做好人

 
细讲弟子规 第三十八集 弟子规

细讲弟子规 第三十八集

诸位朋友,大家好。今天我们接着昨天的课程,我们提到: 【待婢仆。身贵端。虽贵端。慈而宽。势服人。心不然。理服人。方无言。】 我们昨天也提到有缘才会相会,能够共聚在一个屋檐下一起工作都是难得的缘分,所以...
读者对《寿康宝鉴》一书的评价 寿康宝鉴

读者对《寿康宝鉴》一书的评价

《寿康宝鉴》从初次集成,便广泛流通,十方善士阅后,踊跃发心,从清代至今,不断重刻再版,在民间影响广远,对于化民成俗、导归大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印光大师创立的弘化社一再刊布本书,且大师本人一再为本书作序...
肺病是怎么来的呢? 刘善人合集

肺病是怎么来的呢?

心病是一股恨气来的,那肺病呢? 肺病多因恼人而起,恼人就是嫉妒人。恼人伤肺,可能导致气喘、咳嗽、吐血、肺虚、肺炎、肺结核和皮肤病等。这与中医讲的“肺属金,其味辛”是一致的。这股恼气存在肺的经络与周身的...
《弟子规》是学习做人的传家宝 弟子规

《弟子规》是学习做人的传家宝

文/汪保山 《弟子规》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,是我们养成良好个人行为的指南,是检验我们道德品质的一个标准,是提高国民素质重要的启蒙教育,也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。 《弟子规》原名《训蒙文》,是清代李毓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