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代行善,出了帝师宰相

陈廷敬是康熙朝响当当的人物,他是康熙老师,历任工部、刑部、户部、吏部尚书,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务,清不设宰相,但陈廷敬与宰相没有分别,是实实在在的一代名相。由于学识渊博,他还担任过《康熙字典》的总裁官,被康熙赞为“几近完人”。

那个时代,陈家一共出了九位进士,其中有六位翰林,有大小官员三十八位,这样的成绩在重商轻儒的山西几乎是一个特例。风光260年。可以想见,支撑这等荣耀的得是多么厚实的家风渊源。

陈廷敬的曾祖父陈三乐就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,每遇灾荒都会节衣缩食,施舍茶饭,接济饥民。有年腊月,陈三乐患病,躺在炕上发汗退烧。邻人急着用钱前来求借,母亲说风大明天再来取吧。陈三乐听见,叫住邻人,马上拿钱给他,并向母亲解释说,人家着急用钱才来借,拿不到心里更焦急。他焦急,我哪能安心,还是早点借给他为好。

陈三乐言传身教,儿子陈经济,也就是陈廷敬的祖父更为善良。他善良,还有智慧。一次,陈经济拿回一笔银钱,被本家一个游手好闲的后生看见。晚上陈经济睡了,发觉有人进了屋。他悄不做声,待那人伸手拿银钱时一把抓住。点灯一看,是那个后生。

陈经济责备他怎么能干这丢人现眼的事情。说毕,松开手,告诉他,拿去吧,把这点银子作为本钱,干点正事,不要再败坏门风。后生大为感动,遂改过自新,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

到了陈廷敬父亲陈昌期这辈,家业更大,善事做得更大。清康熙二十七年(1688),发生灾荒,陈昌期把家藏的十万石粮食全部发给附近饥民。看见村民度日艰辛,他拿出存放的所有借据当众烧毁,告诉大家,往日的债务一笔勾销。一把火烧掉了十万缗钱,受惠的民众无不感恩戴德。

灾荒过后,有人在来往要道为陈昌期立碑颂德,一碑竖起,众人效仿,一通又一通,接连数十里路边,树立了三十多通碑石。

如此积善,陈家能出一个宰辅重臣,并且福延几代子孙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陈三乐,陈廷敬曾祖父,字同伦,隐居自甘,为善不倦,岁祲,减食以候饿者,令息槐荫下,饭遣之,往来不绝。一年冬,晚感寒疾,甫就寝,有告急者,欲遗以金。母阻之曰:风厉甚,可诘朝见。复卧,辗转不寐,语母曰:人遇急来求,度刻如年,儿虑之不寐,是两不安也。急起,括囊中金与之,笑曰:可以安寐矣。其阴德类似甚多。后以曾孙陈廷敬贵,赠光禄大夫、刑部尚书。

陈昌期,陈三乐孙,陈经济子,陈昌言弟,号鱼山,拔贡生,性仁厚,学博不仕,燕居,图书满前,教子弟以道义名,岁大祲,倒囷倾箧以济饥者,焚负券巨万,里人上事请旌,陈昌期闻而止之,曰:“'济人岂可近名?’怀德者为立石通衢,接数十里以表之,其阴德不能殚述。迨长子廷敬为名宰相,科第数世缠绵,人以为厚德之报。”

《太原日报》《皇清诰封吏部尚书陈太翁焚券蠲逋广施仁德碑》《阳城县皇城陈氏家谱》

 

 
放下你手中的屠刀 戒杀放生

放下你手中的屠刀

放下你手中的屠刀 (此文节选:丹增嘉措活佛的讲话) 《章节经》中云:"一切有情生命皆可爱,遭受惩罚自然生恐惧,由此揣思自己之感受,不可鞭挞亦勿要杀生。"现在,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那些鸡、鱼、兔子和猪等有情...
放生的意义 戒杀放生

放生的意义

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,被擒被抓被关被杀,惊惶失措,命在垂危之际,发慈悲心,买物救赎,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!放生的对象没有限制。举凡天上飞的如鸽子、麻雀,地上走的如鸡鸭、牛羊,水里游的如鱼虾、...
“四摄”、“六波罗蜜”可以改造命运 改变命运

“四摄”、“六波罗蜜”可以改造命运

“四摄法”里头一个就是“布施”,这个“布施”跟菩萨“六度”的意思不一样。菩萨“六度”里“布施”是“度悭贪”,把自己悭吝的心断掉,是这个意思,大慈大悲,救苦救难。“四摄法”里面的“财布施”不是的,是与众...
中了12万大奖是何因? 行善积德

中了12万大奖是何因?

“好人终有好报”。这句俗语应验在大武口彩民刘先生(化姓)身上一点也不为过。经常做善事的他,5月10日喜中双色球第2011053期二等奖1注,在获得12万余元大奖的同时,也圆了他买车做善事的心愿。 刘先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