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佛有没有进步请对照这几点看看

无论是学佛很久的居士,亦或是刚入门的佛弟子,我们日常学佛修行,都希望自己日渐精进,并能有所成就,那么应当如何判断,我们的修学有没有进步?修学好与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?学佛修行好与坏的标准不是以学佛时间的长短来判定的,判断修行是否进步,关键也不在于所知佛学理论的多寡,而在于我们能否将学过的佛法,应用在日常生活里面,能否运用佛法很好地解决,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矛盾、烦恼、改变我们的习气,从容地面对生命中的逆境、违缘,能否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等等,烦恼习气变少。

我们生而为人,活在世间,总会有种种的习气,而这些习气正是产生烦恼的根本。比如我们的贪心,对喜爱的物质和情感过分地追求,得不到烦恼就来了;遇到不如意的事,大起嗔恨之心,迁怒于人等等。所以佛教中说,我们都有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邪知邪见这六种根本烦恼和二十种随烦恼。

佛法的智慧是帮助我们减少习气、解决烦恼的,无你修行的时间是长是短,如果烦恼习气越来越多,说明已背离了修行的目的;如果烦恼习气越来越少,则说明,我们修行的道路是正确的。

所以,我们判断修行是否进步,关键是看你消除了多少习气和烦恼。比如通过学佛修行,我们逐渐地把自己心里的贪欲、嗔恨、嫉妒、傲慢等等脏东西清理出去,让心变得更清净。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,能做到每天灭除一点烦恼,逐渐改变习气,比如以前经常发脾气、说不好的话,现在懂得控制自己,这就是进步。

心态变得更平和

修行关键是修心,修行是否有所进步,主要是看我们内心的变化。佛法是调伏自心的方法,我们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,最重要是保持一颗清净平和的心,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境况。

比如在现实生活中,获得成功,春风得意时,能时时保持一份超然的心境,泰然处之,不骄不躁;身处逆境时,或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幸,懂得这是生命中无常的表现,不会动摇对三宝的信心,对生活的信心,反而会更加地精进,在生活和工作中,给自己积累福报资粮,这才是真正的进步。

时常反省自己

学佛修行是自己的事情,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。众生因在业力中轮回流转,往往会被种种业障遮蔽了双眼,蒙蔽了心灵,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被五欲六尘所迷惑,从而做下错事,言行造作各种恶业。

学佛修行以后,应该对以前的种种过错生起惭愧、忏悔之心,并在以后的日常生活和修行中,经常地反省自己、剖析自己,时刻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如理如法,懂得发现自己的不足,通过忏悔的方式,来净化自己的心灵。

人际关系更和谐

学佛修行,让我们生起慈悲心、内心更加柔软,这种慈悲心主要体现在我们如何对待父母、亲人、朋友,对待身边的人甚至是陌生人。

当我们怀着一颗慈悲心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,在行为上常行善举,常做善事;在言语上常说爱语、敬语,用佛法的智慧帮助需要帮助的人;面对善人善语,能够以愉悦的心态去随喜赞叹;面对恶人恶语,甚至是无故的指责和伤害时,内心不起嗔恨,反而能产生悲悯之心,人际关系自然会更加和谐、融洽。

佛法的修习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自己的虔诚心反观自己的内在,多多反省自己,并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所学,勇猛精进、持之以恒,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,成就圆满。

 
如果我们想治病,想消灾,统统念阿弥陀佛 学佛修行

如果我们想治病,想消灾,统统念阿弥陀佛

◎念的这一句佛号,没有两样,声音都相同,境界不相同,受用不相同。彻悟的有浅深,心的清净,染污不相同,念力浅深不相同,信心程度不相同,因此,同样念这一句佛号,感应不相同,受用不相同。◎找一个传法的人,找...
学佛修行 普施无畏 学佛修行

学佛修行 普施无畏

《佛说十善业道经》云:“若离杀生,即得成就十离恼法。何等为十? 一、于诸众生,普施无畏。 二、常于众生,起大慈心。 三、永断一切嗔恚习气。 四、身常无病。 五、寿命长远。 六、恒为非人之所守护。 七、...
学佛就是学做人 学佛修行

学佛就是学做人

我们要学佛,要学做一个好人,首先要肯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」,儒家大德告诉我们「人性本善」,以这个为基础,来修自己的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。佛又告诉我们心量要大,量大福大,心同...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